第十届杏花文化节当天,许多游客驻足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区体验VR技术、感受云端飞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看看他们的展品吧~
虚拟现实(VR)设备

虚拟现实(VR)设备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虚拟环境,并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的装置。其特点包括高度沉浸感,让用户仿佛置身于虚拟世界;交互性,用户可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互动;多感知性,能模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VR设备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医疗、军事等领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互动方式。
双翼固定翼、FPV穿越机

双翼固定翼以经典气动布局设计,翼展达 1750mm,机身长度 1635mm。机身主体采用轻木与桐木复合结构,辅以碳纤维增强材料,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设计。动力系统搭载 55cc 二冲程汽油发动机,配合 2210 规格螺旋桨,经精密调校后可输出 14.5kg 的强劲拉力,为飞行器提供稳定且充沛的动力支持。
FPV 穿越机,借助实时图传技术实现沉浸式飞行体验。机上高清低延迟摄像头以高帧率捕捉画面,经 5.8GHz 或 2.4GHz频段,近乎即时传输至 FPV 眼镜,延迟低至 0.02 秒,操控者仿若置身空中。其采用轻质碳纤维框架,搭配高功率无刷电机与电调,推重比超 3:1,可完成高速穿越、360 度滚转等高难动作。在竞速赛事中,时速超 120km/h;影视创作里,能获取独特视角。
700 级特技直升机

700级特技直升机,旋翼直径1578mm机身长1360mm。机身及螺旋桨采用高强度碳纤维材质,强度件选用7075铝合金,兼具轻量化与卓越抗疲劳性能。
其搭载FBL无副翼主旋翼头结构与双推尾旋翼系统,通过精密机械传动实现精准变距控制,可完成 “倒飞”“自旋翻”“钟摆” 等复杂特技动作,为航模竞技与特技表演提供稳定可靠的飞行性能。
F450 四旋翼无人机

F450 四旋翼无人机采用尼龙塑料与玻纤板复合材质,经镂空结构设计,在保障机身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与低成本的双重目标。其搭载 pix 飞行控制系统,具备辅助操控与自主飞行双模式。操作员可借助系统辅助实现稳定飞行,通过地面站完成航点规划后,无人机即可按预设路径自主作业,适用于航拍摄影、地形测绘等多场景应用。
磁力辅助冲击惯性压电驱动器
随着精密光学工程等领域对精密设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压电驱动器已成为高精度驱动的首选。传统的冲击惯性压电驱动器面临结构尺寸与步距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速度、负载等性能劣化。该项目提出了一种磁力辅助方法,试验表明,磁力辅助冲击惯性压电驱动器的步距有了明显的提高,且综合输出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月球基地

作品为学院大一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作品。月球基地结构设计上参照了科幻作品,包插实验舱,气闸舱,生活舱和生物舱,能够满足人类正常生活的要求,是对来来太空生活的一种向往与展望,在拼装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月球基地的基本设施,锻炼创断思维。
火星探测器模型

作品为学院大一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作品。火星探测器结构上由太阳能板、电池组、四驱轮以及机械臂四部分组成,搭配传感器能够使用遥控器进行诸如够动、转向,机械臂移动等操作。在拼装过程中,学失们加深了对于电动机工作原现的理解。
智能交互排球垫球陪练机器人

项目面向排球训练智能化进行,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可以自主进行 垫球训练的机器人系统。项目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拓展了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并应用动作分析方法,促进排球 训练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六足球形机器人

创新融合了球形外壳与六足结构。 在平坦地形,它呈收缩球形,靠滚动快速前行;到崎岖地段,六足大幅展开,切换为步行模式。内部传感器能智能分析环境,自主选择最佳运动方式,地形适应能力超强。
羽毛球自动收发一体机器人

项目研发了一款融合机器视觉 5G通信和AI技术的羽毛球智能收发机器人,具备轨迹追踪、落点预测和自适应收球功能。采用新型摩擦轮发球机构可调节出球难度,创新传输结构 实现羽毛球单向归集。通过改进PID算法优化运动控制,兼具智能化和节能化特性,为智慧体育训练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助力体育科技创新发展。
六足机器人

模拟昆虫形态设计,具备超强环境适应性。六条灵活机械腿可实现复杂运动,能在崎岖地形稳定行走、攀爬与越障。搭载智能感应系统,可自主避障、识别目标,广泛应用于探测、救援、科研等领域。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实现首件的净型成形,大大减小后期的辅助加工量,其具有个性化定制、复杂结构制造、快速成型、材料利用率高、多种材料选择等显著优势,使3D打印在建筑、工业设计、珠宝、鞋类、模型制造、汽车、航空航天、医疗、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精密铸造
个性化首饰制作

精密铸造,又称熔模铸造或失蜡铸造,是一种高精度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其工艺流程包括制作蜡模、涂覆耐火材料形成型壳、熔化蜡模、高温焙烧型壳,浇注熔融金属获得铸件。该技术可生产复杂几何形状、高精度、表面光洁度高的铸件,减少机械加工需求。其优势在于尺寸精度高(CT4-6),表面光洁度好(Ra1.6~3.2μm),且能铸造多种合金。
激光切割、线切割

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一门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冶金、石化等多个领域,改造传统制造技术,推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被誉为“21世纪的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