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的联合承办下落下帷幕,吉林大学参赛学子凭借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团队协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赛事中斩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等多项大奖,金牌榜和奖牌榜都位于全国前三,其中金牌榜位于全国985高校第二,成绩斐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全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工科赛事之一,本届比赛由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聚焦“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主题,吸引了全国771所高校、25950支队伍、125901名师生参与其中。在前期校赛、省赛选拔的基础上,共有来自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35所高校、1291支代表队、5000余名师生入围全国总决赛。吉林大学共选派了12支队伍参赛,涵盖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及商学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科专业,以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创新模式参与新能源赛道、智能+赛道以及虚拟仿真赛道等多个赛项的比拼。赛场上,吉大学子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理念以及超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面对复杂的赛题和强劲的对手,他们毫不畏惧,精心调试设备、优化算法,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路过关斩将。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救援赛项中,由宋丞烨、郭雪阳、蓝瑞龙和王景润组成的参赛队(指导教师:王云艺、丁连涛),凭借独特的设计和稳定的发挥,以绝对优势斩获全国第一名,创造了吉林大学在该项赛事中的最佳成绩。
此次佳绩的取得,不仅是参赛学子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生动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相关单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以及丰富的竞赛资源,助力学生在各类赛事中大放异彩。
近年来,吉林大学始终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在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中的历史性突破,将进一步激励全校师生踊跃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获奖名单:
奖项 |
赛项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特等奖 |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 |
强磊、杨昊哲、康奥、陈佳骏 |
杨洋、周亮 |
特等奖 |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 |
刘润玺、范明辉、刘家奇、申艳丽 |
陈禹、孙帅 |
特等奖 |
智能救援 |
宋丞烨、郭雪阳、蓝瑞龙、王景润 |
王云艺、丁连涛 |
特等奖 |
智能救援 |
胡明莹、孟德晗、焦梓涵、吴少荃 |
吴彤、曲晓海 |
特等奖 |
工程场景数字化 |
才伟研、杨鹏举、杜伟强、刘俊豪 |
吴文征、王志琼 |
特等奖 |
企业运营仿真 |
崔先知、努尔扎提白克·艾木肉拉、张浩睿 |
马丽娜、陈太博 |
一等奖 |
太阳能电动车 |
高淼、孔令歌、丁翌轩 |
孙帅、杨洋 |
一等奖 |
智能物流搬运 |
冯敬凯、魏衍兵、周瑞浩、康昊天 |
周亮、杨洋 |
一等奖 |
智能网联汽车设计 |
张梓轩、尤健丞、李恩泽、王淼 |
刘继明、刘津彤 |
二等奖 |
温差电动车 |
杨林杰、孟祥瑞、李致远、杨铭 |
张双、寇莹 |
二等奖 |
智能物流搬运 |
吴书涵、张晓赛、王嘉宁、汪晋辉 |
吴彤、丁连涛 |
二等奖 |
飞行器设计仿真 |
李少博、石浩成、傅新睿、路雅文 |
孙帅、吴彤 |
相关图片: